深耕原料藥和制劑研發,他是敢于創新的急先鋒;聚焦關鍵技術的突破,他是勇于攻堅的排頭兵;建立完善的質量體系,他是銳意進取的領頭人。從2011年中國藥科大學畢業后,進入紅豆集團紫杉藥業,王旭陽從一線基礎技術崗做起,始終踐行“做好藥,服務人類健康”的使命,在研發道路上矢志不渝的探索和創新,在紫杉烷類抗腫瘤藥物的研發深海中,一次次劈波斬浪,攻堅克難,他也完成了從青澀學子到管理骨干,從技術尖兵到團隊核心的蛻變。


王旭陽1

 

成立于2004年的紫杉藥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現已成為國內紫杉烷類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及新三板創新層企業,這背后離不開以王旭陽為代表的研發人員無數心血和智慧的付出。多年來,王旭陽申請20多項發明專利,十多項獲授權;建立公司研發質量體系,保證研發項目的合規性及推進效率;帶領團隊,完成了多個抗腫瘤原料藥及制劑產品的上市報產……豐碩的成果、突出的貢獻,讓王旭陽近期獲評第六批紅豆集團“攻堅克難發展”先鋒。


深耕一線,以技術突破支撐發展


初見王旭陽,很難將他與印象中雷厲風行的管理者劃上等號。他踏實肯干,謙和低調,身上依然保留著技術研發人員特有的那份樸實與內斂。然而,正是這位看似低調的負責人,在紫杉藥業的關鍵技術攻堅中,屢屢扮演著“定海神針”的角色。

他的工作,始于實驗室的瓶瓶罐罐,源于對每一個數據、每一步工藝的極致追求。談起印象深刻的專利研發,他提到了那個與在研項目HDS016S息息相關的分析檢測方法專利——“一種對L-四氫葉酸對甲苯磺酸鹽(6S)光學純度的分析檢測方法”。


王旭陽2

 

當時遇到了瓶頸,王旭陽回憶說。一開始,團隊采用傳統的旋光法檢測中間體中的異構體,結果只能反推出一個模糊的范圍,無法實現精準定量。

困境之下,王旭陽沒有退縮。他帶領團隊一頭扎進文獻與藥典中,尋找可能的路徑。他們借鑒了美國藥典(USP)的相關方法,但這僅僅是個起點。“拿來主義”行不通,必須進行創新。接下來的日子里,實驗室成了他們的主戰場。色譜柱的選型、流動相pH值的精確調控……每一個參數的微小變化,都可能影響分離效果。王旭陽和團隊成員們反復試驗,對比數據,常常為了一個百分比的優化而通宵達旦。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優化,他們最終成功建立了專屬的液相檢測方法。該方法能夠清晰、準確地定量控制異構體雜質,為HDS016S項目的后續工藝開發掃清了關鍵障礙,也為公司在該領域的技術壁壘添上了堅實的一塊磚。這場“戰役”,充分展現了王旭陽面對技術難題時,那種不解決問題決不罷休的韌勁和扎實的專業功底。

抗腫瘤高端復雜制劑智能化工廠項目是紫杉藥業的重點產業升級項目,于去年7月完成試生產。作為研發負責人,王旭陽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克服種種困難,在智能工廠首次完成了HDS034P的中試及工藝驗證,全自動完成了配制、過濾、灌裝和凍干。順利通過驗證,也表明該生產線符合了注射劑相關的技術要求,隨后還順利通過GMP認證。

另外,王旭陽還排除萬難,成功進行了紫杉烷類原料藥殘留溶劑及有關物質方法開發等等。多年來,王旭陽領銜攻關解決了多個技術難題、申請了20多項發明專利,為紫杉藥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引領團隊,以體系構建驅動發展


作為從一線成長起來的管理者,王旭陽深知團隊的重要性。他所帶領的近30人的研發團隊,是公司創新引擎的核心。如何讓這支隊伍迸發出強大的戰斗力?他摸索出自己的“管理哲學”。

“團隊最重要的就是協同與溝通。”王旭陽總結道,“目標明確,是方向;培訓到位,是能力;節點清晰,是效率;反饋積極,是動力。”他將研發管理凝練成一個螺旋上升的循環:明確目標——系統培訓——設定節點——積極反饋——總結優化。在這個循環中,每一位成員都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何時完成”,并且在過程中能及時得到支持和反饋。


王旭陽3

 

他特別強調了“積極反饋”的重要性。“研發工作充滿不確定性,失敗是常事。及時的溝通和正向的激勵,能幫助團隊保持士氣和信心。”他創建了開放、平等的溝通氛圍,鼓勵成員大膽提出想法,坦然面對問題。生活中為人謙和、低調內斂的他,在工作中卻是目標清晰、決策果斷,能夠精準地將公司的戰略藍圖,轉化為團隊一個個具體可執行的技術目標。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始終保持著高效的運轉和強烈的緊迫感。

在研HDS014S項目應監管機構要求需要補充資料,部分檢測項目需要委外完成,但與委托單位數次溝通不暢,結果遲遲無法獲取,嚴重影響了項目進度。危急時刻,王旭陽當機立斷,派出人員,一大早直接趕到委托單位的實驗室現場,和他們一起檢測、調整,現場溝通、解決,確保了數據的及時獲取。這種果斷決策、靠前指揮的風格,也深深感染著團隊的每一位成員。

談及研發成果的保護,王旭陽顯示出研發人的嚴謹與管理者的周全。“技術是公司的生命線。”公司建立了嚴格的保密制度,在資料庫設置了細致的人員權限管理體系,而最核心的研發成果和數據,則被保存在離線的硬件設備中,由專人負責保管,構筑起一道堅實的技術防火墻。


眺望未來,以國際視野擘畫藍圖


站在公司乃至行業發展的角度,王旭陽的視野早已超越了單個項目的成敗。他將研發工作置于公司全球化戰略和行業競爭的大格局中考量。

“國內市場固然重要,但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走出去’。”他表示,面對國內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國際化是必然選擇,也是構建更高層次產業壁壘的途徑。在已經完成10-DAB美國登記,紫杉醇印度、臺灣注冊外,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原料藥的韓國注冊和CEP(歐洲藥典適應性證書)認證,為制劑產品的出海鋪路。“這不僅是為了擴大市場總量,更是通過接受國際最高標準的檢驗,倒逼我們研發和生產體系升級。”

對于研發戰略,他始終秉持著四大方向:以紫杉烷類抗腫瘤藥物研發為重點、選擇“原料藥+制劑”一體化品種、仿創結合、聚焦具有高臨床價值的高端復雜制劑。這正是紫杉藥業能夠在細分領域建立并保持優勢的關鍵。

“我們的優勢在于,在紫杉烷類藥物領域,我們構建了從關鍵中間體到原料藥,再到制劑的完整產業鏈。”王旭陽的話語中帶著自信,“這使我們在資源投入和研究深度上,具備了別人難以比擬的協同效應。同時,我們的團隊在化合物合成、純化、質量控制以及國內注冊方面,積累了扎實的技術和經驗。”

對于下一步發展,他有著很深的思考,要進一步推進國際化縱深,不僅要進行原料藥注冊,更要篩選適合國際市場的制劑品種,并動態跟蹤學習目標國家的法規和申報要求;要進行知識庫擴容,強化國際注冊、臨床研究等新領域的知識,;全面提升團隊工作效率;不斷鞏固和完善研發質量體系。

從攻克一個檢測方法,到解決一個個難題;從帶領團隊高效運轉,到布局公司的全球研發戰略……王旭陽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實而堅定。他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技術人那份“嚴謹細致、踏實肯干”的初心。正是在這日復一日的堅守與一次次的攻堅克難中,他與他所帶領的團隊,為紫杉藥業穩步向著“紫杉烷類特色抗腫瘤藥物全球領先者”的目標前進貢獻著自己的力量。